密度优秀学案
教学目的
1.初步理揭秘度的概念.晓得密度的公式和单位.晓得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点.
2.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密度概念的构建.
教具
班主任用:相同的烧瓶两只、分别盛同容积的水和酒精.容积相同的石块、铝块、质量相同的铁块和橡皮泥、直径相同的铜线、铝丝和铁丝各一根、托盘天平.
中学生用:托盘天平.容积为10分米3的长方体(石块、铅块、木块各一块).容积为5分米3的长方体铁块,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备考提问
1.哪些叫质量?质量有哪几个单位?用哪些仪器测定物体的质量?
2.如何用刻度尺测定长方体的容积?强调两三个常用的容积单位?
3.单位换算:
1千克=?克;1米3=?分米3
(二)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线、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提问:1.这儿有铜线、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区分下来吗?
2.说明你是怎样区分的?
在中学生回答后,班主任强调:要区分物质,就要晓得而且借助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点.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点.按照这几种特点,借助我们的眼、鼻、手等觉得脏器,才能将前面五种物质区分下来.
但是,借助物质特有的颜色、气味和软硬等特点,来区别物质,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有些物质,它们的颜色、软硬特别相仿,难以直接用人体的觉得脏器来发觉它们有何不同.要将这种物质区分下来,就须要晓得物质所具有的其它特点.下边我们将研究物质的一种特点,即密度.
板书:三、密度
(三)讲授新课
演示:1.把容积相同的石块和铝块,置于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见到它们的质量不相等.且石块质量较大.
2.把盛有同体积水和酒精的烧瓶,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质量也不相等.且水的质量较大.
3.把橡皮泥、木块放在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它们的质量相等,但容积不相等.铁块容积较大.
小结:虽然铝块与石块的颜色和软硬程度差不多,水与酒精颜色相同.但当它们的容积相同时,质量却不同.橡皮泥和铁块的质量似乎相同,但容积却不同.可见,容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而不同物质,质量相等,容积不同.这也是物质的一种特点.下边通过分组实验,进一步研究物质的这些特点.
中学生看书P81上面几行中〈实验〉内容.
班主任说明:
(1)降低实验内容.测小长方体铁块的质量、体积.并估算1分米3的质量.
(2)不填写“密度”一栏。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本.(小黑板)
中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81的表格中.班主任巡迴检测、指导.
中学生实验完毕,请一两位朋友将实验数据填入小黑板的表内.
(四)中学生讨论
(1)从前三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你能得到哪些推论?
(2)从后两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你又能得到哪些推论?
讨论中班主任引导中学生得出:(1)不同物质(铁、铝、木块),容积相同、质量不同.其实1分米3(俗称单位容积)的质量就不同.(2)同一种物质(如大、小铁块),容积不伺时,质量就不同.但1分米3的质量却相同.实验使我们愈发形象具体地认识了物质的这一特点.物质的这一特点,在化学学里用密度表示.
板书:1.密度.
板书:单位容积某种物质的质量称作这些物质的密度.
这儿的单位容积是指1米3,1厘米3、1分米3,都叫单位容积.
练习;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估算出铁的密度,铝的密度和木材的密度.(每估算出一种物质的密度,要追问它的意义.)将估算结果填入表中.
提问:已知物质的'质量和容积,如何估算出密度?(中学生回答)
板书:2.密度公式
用表示密度,表示质量,V表示容积.公式可写成
板书:3.密度的单位
问:若质量单位是千克,容积单位是米3,密度单位是哪些?质量单位是克,容积单位是分米3.密度单位又是哪些?(中学生回答)
板书:密度单位:千克/米3;克/分米3.
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分米。
意思:每立方米多少千克;每立方分米多少克.
如:铜=8.9×103千克/米3.
意思是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103千克.
千克/米3和克/分米3的关系:
其实:1克/分米3=1000千克/米3.
由此可见:克/分米3这个单位较大.
板书:4.密度表.
第一步:看书P84密度表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再度指出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点之一.
(2)提问:金、钢、铝、蜡的密度值.(会读、会讲意义)
提问:水银、水的密度值.(会读、会讲意义)
提问:表中密度最小的二氧化碳是哪种?密度值多大,表示哪些意思?
第二步:班主任做进一步的说明;
(1)从密度表可以看出:通常固体密度比液体密度大;而固体、液体的密度比二氧化碳密度大概大1000倍左右.
(2)水的密度时常用,因而要记熟.
(3)表中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密度值(如:二氧化碳的密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这是我们认识物质的基本技巧之一。
(五)巩固知识
练习:一块冰的质量是36克,容积是40分米3,求冰的密度?容积是20分米3的冰密度多大?为何?
板书:已知:冰=36克,V冰=40分米3
求:(1)冰=?(2)V冰=20分米3时冰=?
(2)当冰的容积是20分米3时,冰的质量不再是36克,而是18克,单位容积冰的质量没有变化,即冰的密皮不变水的密度值的物理意义,仍为0.9克/分米3.
答(1)冰的密度为0.9克/分米3.(2)20分米3的冰密度仍为0.9克/分米3.
指出:(1)估算时,、V、指同一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2)同一物质,虽然容积不同,但密度相同.
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P83,6,7.
补充两题:
1.有一块金属,质量是6750千克,容积是2.5米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少?查查表,看这是哪些金属?
2.有一满瓶油,油和瓶的总质量是1.46千克,已知瓶的质量是0.5千克,瓶的体积是1.2厘米3,求油的密度?
【评析】
这个学案很全面,重点也突出,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水的密度值的物理意义,讲解清楚,达到了教学目的.在教学方式上注意了联系实际,实验和讲解有机的结合,注意了启发性,思路比较宽广,是一个比较好的学案.这儿须要强调两点:第一,在提问后的讲解中,提到区别是哪些物质不仅特有的颜色、气味、软硬外,还须要另一种特点,即密度,最好要举几个典型的事例,否则倍感劝说力不强.第二,在讲解单位时,提到1克/分米3=1000千克/米3后说“克/分米3”这个单位较大”.这句话最好不讲,一则并不重要;二则中学生不好理解.这句话实际上班主任自己筹建了一个何必要的难点.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一册
密度学案示例之四
【密度优秀学案】相关文章:
高中语文优秀学案12-01
高中物理优秀学案08-20
小班健康惊蛰优秀学案02-27
《赤壁赋》优秀学案08-11
小班美术优秀学案及教学10-03
《背影》优秀学案(精选5篇)09-14
猪肉优秀学案(通用5篇)09-14
小班优秀物理学案四篇03-14
《钱塘湖春行》优秀教学学案10-26
《孤独之旅》公开课优秀学案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