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数学学基础和相关应用领域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应用数学学科、交叉学科以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新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管理工作的人才。本专业部份结业生适宜在相关学科领域进一步深造。
培养要求:本专业中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学和特定专业方向的基本知识与原理、基本实验技能与技术,接受科学思维和数学学研究方式的训练,具有科学精神、科学素质、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数学物理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结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职业道德和爱国敬业精神;
2.具有科学的世界观,较为系统地把握数学学和特定专业方向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数学物理方法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具备本专业所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具有职业安全意识;
3.把握英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专利申请等方面的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并把握其他自然科学和相关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
4.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
5.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具有技术管理能力、书面和口头抒发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活动企划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6.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有关新政和法规;
7.了解应用数学学相关专业方向的前沿、发展动态、应用前景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主干学科:数学学。
核心知识领域:机械运动现象与规律、热运动现象与规律、电磁和光现象与规律、物质微观结构和量子现象与规律、凝聚态物质结构及性质、时空结构、物理学中的物理方式。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精典热学(64学时)、热学(48学时)、电磁学(64学时)、光学(64学时)、原子化学学(48学时)、数学化学方式(64学时)、电动热学I(48学时)、热力学与统计数学I(48学时)、量子热学I(48学时)、分析热学(32学时)、固体化学(64学时)、电工电子技术(电路80学时+模电60学时+数电56学时+实验48学时)、计算数学(56学时)、半导体化学(48学时)、光电子学(64学时)、光电技术及其应用(32学时)。
示例二:普通数学学(热学、热学,80学时)、普通数学学(电磁学,64学时)、普通数学学(光学,56学时)、原子与原子核化学学(56学时)、理论热学(48学时)、热力学与统计数学(56学时)、电动热学(56学时)、量子热学(64学时)、固体化学学(56学时)、数学化学方式(64学时)、计算数学(48学时)、模拟电路(40学时)、数字与逻辑电路(48学时)、传感器原理及应用(48学时)、单片机原理及应用(48学时)、智能仪器原理(40学时)。
示例三:学院数学(136学时)、固体化学(51学时)、量子热学(68学时)、模拟电路(51学时)、半导体化学(51学时)、热力学统计数学(51学时)、电动热学(68学时)、原子化学(51学时)、数理方式(68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生产实习、科研训练、大学生创新训练、毕业论文(结业设计)等。
主要专业实验:普通化学实验、近代化学实验、电工电子实验、应用化学方向专业实验。
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