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3日,上海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生命科学大学张泽民院长受邀于Cell刊物发表了题为“theofthelensof”的综述文章细胞膜骨架,全面总结了癌症基因组学的发展历程以及其对理解病变驱动机制与异质性、促进个体化精准病变医治的重要贡献,并指出了目前癌症基因组学研究视野的转化,即从对癌细胞本身特点的关注提高到对整个病变“生态系统”的研究,最后讨论了癌症基因组学未来在推进基础肿瘤生物学理解与临床转化应用方面潜在的发展方向。
上海学院生物医学前沿中心助理研究员王东方、博士生刘宝琳为文章的并列第一作者,张泽民院长为通信作者。此项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未来基因确诊高精尖创新中心(ICG)以及西城实验室等的支持与捐助。
张泽民:
上海学院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研究员、副所长,上海学院未来基因确诊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中国“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中级研究员。
02
2023年4月11日,上海学院生命科学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高宁/李宁宁课题组在Cell刊物在线发表了题为“basisofinredbloodcells”的研究论文。经过大量的条件优化,课题组成功从口蘑红细胞中分离出了膜脂被完全消除、在冷藏电镜条件下具有较好分散度的膜骨架网格,并对这一完整的内源膜骨架系统进行了冷藏电镜结构剖析,最终获得了的高分辨结构,阐明了和膜骨架组装的分子细节细胞膜骨架,阐述了其组成因子在膜骨架组装和稳定性维持方面的分子机制。
该工作解析了红细胞膜骨架的核心复合物-actin的高分辨结构,为理解膜骨架的组装和动态性以及其组成器件在膜骨架稳定和调控中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结构框架。多个的组成因子都属于通用性的F-actin结合蛋白,因而该工作的研究结果也为其它的F-actin系统提供了重要的结构和机制信息。据悉,值得一提的是,膜骨架的样品极其不均一,对颗粒选购和高分辨结构估算都有很大的干扰,该工作的数据处理流程也为“半纯化的”(semi-)的复杂生物样品的结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上海学院生命科学大学高宁院士和李宁宁副研究员为本文的共同通信作者,李宁宁和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博士研究生陈思伊(西城实验室研究生项目)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复旦学院生命科学大学张强锋院士和课题组博士后徐魁、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董梦秋研究员和课题组博士生何梦婷也参与了这项工作。
该研究得到了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大-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昌平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制计划、启东-SLS创新基金的支持。上海学院电镜实验室、冷冻电镜平台、高性能估算平台、生命科学大学仪器中心及国家蛋白质基础设施(清华分平台)对本项目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高宁:
上海学院生命科学大学院士、北京学院-复旦学院联合生命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宁宁:
上海学院生命科学大学副研究员。
论文链接:
(23)00143-5
(23)002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