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焦耳定律教案高中:
一、课题:电功和电热
二、教学目标
1. 知道焦耳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2. 能运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3. 了解焦耳和焦耳定律的故事,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态度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焦耳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
难点:运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用电器等。
五、教学过程
1. 复习引入
教师提问: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哪些因素有关?引导学生回答:电流、电阻、通电时间。
2. 实验教学
教师操作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中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多少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并注意观察实验中哪些量相同,哪些量不同。
学生观察实验后回答: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有关,跟电阻有关,跟通电时间有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这就是焦耳定律的内容。教师出示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公式的适用范围。适用于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
3. 运用焦耳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计算题,让学生运用焦耳定律进行计算。并注意公式的适用范围。
4. 学习科学家故事,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态度和方法。
教师介绍焦耳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态度,鼓励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
六、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强调焦耳定律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以及公式的适用条件。
七、作业
布置一些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焦耳定律教案高中例题
【课题】焦耳定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功的计算式,知道电流做功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2.会应用焦耳定律计算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产生的热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科学探究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学习焦耳定律,认识电流做功的普遍性,并认识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流、电压和时间有关。
【教学重点】应用焦耳定律计算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产生的热量。
【教学难点】非纯电阻电路中焦耳定律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具准备】两节干电池、两个小灯泡、两个小烧杯、两个温度计、电炉和温度计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一)电功的计算式: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应用焦耳定律计算纯电阻电路中电流产生的热量:
演示实验:电炉通电后,电炉丝温度很高,而连接电炉丝的导线却不怎么热。说明电炉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是由导线产生的热量。而电炉丝和导线是串联关系,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为什么导线不怎么热而电炉丝却很热呢?学生讨论后教师加以引导:电炉丝和导线是串联关系,通过它们的电流相同;而电炉丝的电阻比导线大得多,根据焦耳定律Q=I2Rt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电炉丝比导线产生的热量多得多。所以电炉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是由电炉丝产生的。这个实验说明在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几乎全部转化为内能,而内能又几乎全部转化为电能,即电能和内能在这类变化中没有损失。所以焦耳定律的计算公式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三)非纯电阻电路中焦耳定律的应用:
教师举例说明非纯电阻电路中电能和内能转化的特点:如电动机工作时电能的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少部分转化为内能;电解液导电时电能几乎全部转化为化学能等。并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学生讨论后教师加以总结并板书。
四、布置作业:课本第77页习题1.2.3第1题和第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