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摘要:“科学思维”是物理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思维方法,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与创新等。文章基于此视角,对计量器具修改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实验教学进行反思。
关键词:科学思维;电表改造;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 (2019)6-0031-3
实验室常用的电压表、电流表都是由满量程较小的电流表头改装而成的。由于实验要求不同,对其量程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改装的目的主要就是“扩大量程”。下面分别对电压表、电流表的改装进行分析。
1 电压表的改造
1.1 修改特点
电流表的满偏电流Ig和内阻Rg已知,由于满偏电流Ig太小,不能直接用来测量,只用来检测电路中是否有电流,并判断其方向。根据欧姆定律,电表满偏时的电压为Ug=IgRg,同样,Ug太小高中物理电表的改装,不能承受较大的电压。为了满足实验的需要,必须在电表上串联一个分压电阻R0(改造过程如图1所示)。
改造后的新仪表(电压表)的参数如下:
问:常用的电压表一般都有多个量程(至少两个),那么应如何设计和改造?
分析:设计图如图2所示。
1.2 核心竞争力分析
(1)模型描记:改进型电压表的物理“原型”其实就是最基本的串联电路,如图3所示。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串联电阻两端电压之和,电路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阻值之和。
(2)推理创新:串联电路中,总电压被分配到每一个串联电阻上,阻值大的电阻接受到的电压大,阻值小的电阻接受到的电压小。基于这样的推理,思维的火花油然而生,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共享”的思路——如果能在表头上串联一个“电压共享器”,量程不足的问题就解决了。于是,一个全新的设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就是图1所示的改进设计(多量程的情况也是一样,这里就不再赘述)。
(3)素养呈现:看似简单的建模推理过程蕴含着科学推理,培养创新思维,内化学科特色,充分展现物理核心素养。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什么事也做不成。
2 电流表改造
2.1 修改特点
由于该表的满偏置电流Ig太小,直接用它来测量可能会烧坏表,为了满足实验的需要,必须在表头上并联一个分流电阻R0(改造过程如图4所示)。
显然,R0越小,膨胀倍数越大。
问题:如何设计具有多个量程(至少两个)的电流表?
分析:设计图如图5所示。
2.2核心竞争力分析
(1)模型描记:改造电流表的实物“原型”来自于最基本的并联电路,如图6所示。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电路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倒数之和。
(2)推理创新:并联电路中,总电流被分配到各个并联支路中,电阻大的支路得到小电流,电阻小的支路得到大电流。基于这样的推理,“均流”的思路又浮现在脑海中。于是,产生了图4所示的修改设计。
然而在“多量程”改造方面,电流表的设计要比电压表复杂得多——单纯地增加支路来实现电流的“分流”已经行不通了。因为这样虽然扩大了量程,但却无法实现多量程的共存。因此,我们只好换个角度,在“改变分流电阻的阻值”上做文章,这样既能实现量程的扩大,又能实现多量程的共存,如图5所示。
(3)素养呈现:同样,建模与推理的过程培养创新思维,包括科学推理。特别是在多尺度设计中,我们经历了模型构建、科学推理、问题发现、质疑与论证,最后得出新的解决方案。每一个环节都与科学思维有关,有助于内化学科素养,不断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思维品质和科学态度的一次重大回顾与提升。
3 反思性教学
不难看出,面对新情况、新任务,当需要运用所学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实验仪器进行创新设计、解决实际问题时,科学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必须摒弃“讲代做、演示为主、过度模拟、机械重复”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从新思路出发,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1)注重理解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积累更多的实物“原型”。“水为什么这么清?因为它来自一个清澈的水源”就是这个道理。没有“老枝”,就没有“新芽”。
(2)深刻理解实验原理留学之路,敢于质疑,勤于论证,勇于创新。有了“老枝”,还要施以“阳光、雨水、肥料”,才能让“新芽”茁壮成长。这就是质疑、论证、创新的重要性。
(3)高质量地完成基础实验,多做动手操作,少做模拟演示。如果只用讲授代替实践、演示、模拟,学生自然会期望高而技能低(听的时候听懂了,做的时候却出错)。只有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
(4)学以致用,面对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学习的最高境界。有条件的话,多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高中物理电表的改装,解决实际问题(如检测电路故障、探究声控电路、设计晴天雨天自动晾衣架等),把所学知识转化为技能,内化学科特色,提高学科素养。
综上所述,科学思维是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保证,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尤为重要。为此,我们要重视基础实验,准确理解和体会其中所展现的科学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深化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专栏编辑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