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比较简单啦,我认为我学的还不错 那我告诉你一些吧 判断物态变化可以通过物体 的初状态和终状态来判断,不会就将那六种变化画个表格,多练练就好了 一般“白烟、白气、白雾”都是液化形成的,白霜是凝华形成的 早上的露珠,茶壶出汗,也是液化形成的。 雾凇,雪,冰,冰花,冰雹等都是凝华 还有升华的例子不好举 易升华的物质:萘,钨丝,碘,冰,干冰(二氧化碳固体) 两种气 冬天吹哈气时手是凉的,哈气遇到凉的手会液化,放热所以很暖和 夏天使用电风扇,其实也是气,但这个“气”就加快了身上汗液蒸发的速度,所以感觉到凉快。 夏天在车里开空调时,车内凉,车外热,外面的水蒸气遇到冷的车窗会液化所以雾是在车外的玻璃上。 一般雾都是在偏热的那一边有 冬天,车内热,车外凉,所以,在车内会有雾,如果更冷,会凝华成霜。 我暂时想到这些,不知你能不能看懂哈~ 但愿能帮上你,我们今天考物理了捏,题不简单啊
熔化: 固态→液态 【吸热】
凝固: 液态→固态 【放热】
汽化: 液态→气态 【吸热】
液化: 气态→液态 【放热】
升华: 固态→气态 【吸热】
凝华: 气态→固态 【放热】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例如0摄氏度的冰放在0度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这就是物态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转换的依据主要是温度。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气态以及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而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固态以及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向外界放出热量。
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