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初中光学物理实验试题:
1.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作为平面镜的器材是 ________ ,实验中,需要测出的两组数据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 。
2. 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有如下数据,其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 普通铅笔的长度大于B. 测得的一枚大头针的质量小于C. 测得的一块大金属板的厚度约为D. 测得的一只乒乓球的质量小于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同一直线的水平桌面上,某同学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蜡烛位于“照相机”的成像位置。为了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他应将光屏放在 ________的位置(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并旋转光屏使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
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物距为$u = 20cm$时,在光屏上呈现清晰、放大的像,该像是一种实像,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________。
5. 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等大的实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时,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 )
A. 大于$20cm$ B. 大于$15cm$小于$20cm$ C. 小于$15cm$ D. 大于$5cm$小于$10cm$
这些题目涵盖了初中光学物理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数据测量和记录、实验结论等。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
实验题目:过滤掉水中的杂质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过滤的基本原理和使用光学仪器进行观察。
实验器材:
1. 透明玻璃杯
2. 滤纸
3. 纱布
4. 水源(含有杂质的水)
5. 光源(如手电筒)
6. 尺子
7. 记录本和笔
实验步骤:
1. 将滤纸折成合适的形状,放入玻璃杯中。
2. 将纱布折叠后垫在滤纸下方。
3. 将水源放入玻璃杯中。
4. 用纱布将杯口密封好。
5. 用手电筒作为光源,从玻璃杯的一侧照射。
6. 使用尺子测量并记录杂质在水中的悬浮情况,以及杂质在纱布上的沉积情况。
7. 重复实验几次,观察并记录每次实验的结果。
实验结果:
1. 在纱布上可以看到一些杂质颗粒的沉积。
2. 水源中的杂质在水中有一定的悬浮性,但随着光线照射角度的变化,可以观察到杂质颗粒逐渐沉积到纱布上。
3. 重复实验几次后,可以发现纱布上的沉积物逐渐增多,水质逐渐变清。
实验结论:
通过本实验,可以验证了过滤的基本原理,即通过滤纸和纱布的过滤作用,可以去除水中的杂质颗粒。同时,实验也展示了光学仪器在观察实验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改变光源照射角度,可以观察到杂质颗粒在纱布上的沉积情况。